1945年4月20日,希特勒在柏林地堡迎来56岁生日,尽管苏军已兵临柏林郊区,纳粹高官们仍前来祝寿并宣誓效忠。祝寿结束后,戈林、希姆莱、里宾特洛甫等相继以各种理由离开柏林。
戈林称要去南部指挥空军战斗,而随从们希望希特勒也能逃走,认为只要他不死,纳粹帝国就未灭亡。但希特勒拒绝了,他觉得在危机时刻逃离首都,就无法要求别人继续战斗,他要与帝国共存亡。
01
苏军逼近与柏林的恐慌
经过四年漫长战争,苏军来到德国奥德河畔,距离柏林仅60公里。苏联上下都渴望攻克这座城市,这既是政治考量,也是出于对德国人的仇恨,因为四年苦战中,几乎每个苏联人都与德国人有血仇。
而德国人也深知他们的政府和士兵犯下的罪行,随着苏军逼近,柏林城内人们开始讨论自杀方式,医生成为被频繁咨询的对象。
展开剩余88%戈培尔试图重振信心,但他的宣传在事实面前显得滑稽可笑,柏林人甚至将他的名言“元首统帅,我们跟随”改成“元首统帅,我们承受随之而来的一切”,除了狂热纳粹分子,没人相信柏林能免于陷落。
此时,柏林城和苏军之间只剩下维斯瓦集团军群这道屏障,而其指挥官竟是毫无军事素养的希姆莱。古德里安对这一任命极为鄙夷,他与希特勒争论甚至祈求更换指挥官,但希特勒固执己见,只因希姆莱是他忠诚且宠爱的下属。
果不其然,希姆莱率领集团军群从维斯瓦河败退到奥德河,之后还借口患病躲了起来。古德里安趁机让他放弃了集团军群指挥官的职务。
02
海因里希临危受命
1945年3月22日,58岁的德军大将哥特哈德·海因里希临危受命。他是与莫德尔齐名的防御大师,此次被紧急征召来防守帝国首都柏林。古德里安告诉他,要在奥德河畔挡住苏联人,有三到四周的时间准备,这是德国的全部希望。
但海因里希打开地图便发现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,德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盟军和苏军占领,他负责防守的东线,维斯瓦集团军群实际上只有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,南边虽有第四装甲集团军并肩作战,可还有一群未经多少军事训练的老人和孩子组成的人民冲锋队。
他要用80万人抵挡三个苏联方面军共250万人,装备差距也十分悬殊,苏军拥有6000多辆坦克、自行火炮和4万余门火炮迫击炮,德军却只有1500多辆坦克突击炮以及9000余门火炮迫击炮,装备差距超过四比一。
不仅如此,部队中很多师是由打残的部队临时拼凑而成,装备和补给严重不足,一些补充兵员抵达前线时连枪都没有。
即便如此,海因里希上任后还是用尽办法克服困难,他将高射炮放平用作野战炮,填补防线空隙;要求节约炮弹,绝对必要时再开火;还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低落的士气。
03
苏军将领的竞争
在苏军这边,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渴望攻占柏林。斯大林召集他们开会,询问谁将攻占柏林,科涅夫抢先回答会在盟军之前攻占,朱可夫也表示自己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已做好万全准备,离柏林最近,柏林理应属于他们。
两人竞争关系明显,这正是斯大林想要的,他在地图上画出两人部队的分界线,却未划到柏林城内,意味着谁先到柏林谁就拿下它,让两位元帅展开了一场以柏林为终点的赛跑。
1945年4月4日,两人拿着斯大林的指令赶回指挥部,竞速仿佛就此开始。苏军前线,大量坦克、补给物资和造桥材料运往指定地点,士兵们也积极准备,每个人都渴望攻占柏林,坦克手们在坦克上刷起“从莫斯科到柏林”“距离法西斯野兽的兽穴还差50公里”等标语。
而德军的海因里希每天亲自坐侦察机观察苏军部署,推断进攻时间,情况却日益糟糕,古德里安被解职,莫德尔在西线被盟军包围,他去柏林地堡时发现那里一片狼藉,希特勒也变得颓废失意,还总是下达不切实际的命令,比如认为苏军在柏林的集结是佯攻,将海因里希的4支装甲部队调走去抵御所谓的主攻。
04
柏林战役打响
1945年4月15号晚上8:45,海因里希下达“后撤,占据第二道防线上的阵地”的命令。第二天凌晨,苏军发起进攻,2万门火炮咆哮,半小时内50万发炮弹砸向德军阵地。但德军早已撤离第一道防线,苏军炮弹大多落到旷野。
原来海因里希凭借情报能力和战略直觉,从空中侦查、战俘口供、苏军调动甚至奥德河水位变化中获取信息,再结合经验,准确判断出苏军进攻时间,提前让主力部队趁着夜色转移,只留下少量诱饵兵力。
德军前往的第二道防线塞洛高地地势高、坡面陡峭,前面还有平坦沼泽,遍布溪流且泥泞不堪,海因里希还打开上游大坝放水,让道路更难通行。
苏军进攻时,士兵和坦克在沼泽中艰难跋涉,遭到高地上1200多门火炮攻击,T34坦克接连中弹起火,但苏军仍前仆后继。朱可夫决定将两个坦克集团军提前投入战场,德军虽占据有利地势,可弹药、火炮和坦克不足,难以阻挡苏军。
到16日晚上,苏军没能按计划攻克塞洛高地,朱可夫向萨林保证17号结束前一定突破。斯大林为刺激朱可夫,称打算让科涅夫从南面突击柏林,罗科索夫斯基从北面突击,这让朱可夫十分生气。
17日清晨,苏军有坦克冲上高地,德军也组织坦克反击,502重坦克营第一连的6辆虎王坦克虽凭借强大火力和装甲多次反击成功,但因数量太少,无法挽回败局。
18号清晨,塞洛高地被苏军攻克,周边德军防线开始崩溃,海因里希投入所有预备队也无济于事。
19号,德军防线全面崩溃,苏军开始包围柏林城。
05
希特勒最后的幻想
1945年4月20日,希特勒生日这天,盟军的炸弹和苏军的火炮齐射成为他的“生日礼物”。希特勒精神状态更差,对要离开柏林的手下感到失望。
柏林的普通人没有逃跑机会,用幽默掩盖焦虑,编造各种笑话,如调侃希特勒唯一兑现的诺言是让德国面目全非,以及讽刺柏林防御工事的笑话。
第一批冲入柏林城的苏军坦克来自科涅夫麾下,比朱可夫提前一天多进入。
在柏林郊区措森,苏军发现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地下室的500型电话交换机,这是纳粹帝国的通讯枢纽,如今面板上象征众多城市的灯光已熄灭,见证了苏军的解放成果。
在装甲车辆测试场,苏军还见到被摧毁的鼠式坦克残骸,它重达188吨,拥有恐怖的火力和装甲,是人类制造过的最大坦克,但因缺点明显从未投入实战,只生产两台原型车,被俘后被研究一番便放入博物馆。
希特勒在生命最后几天仍幻想击败苏军,他发现地图上的斯坦纳集团军级支队,认为其能斩断朱可夫进军矛头,连接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,却不顾斯坦纳部队只有三个营,与朱可夫部队实力悬殊巨大。
他给斯坦纳胡乱调拨部队,坐等伟大攻势,而斯坦纳最终因兵力和重武器严重不足,并未发起进攻。希特勒得知后大发雷霆,大骂身边人是叛徒,承认失败。
鲍曼、凯特尔等人恳请他逃往南方继续主持大局,他拒绝了,只想留在首都求死,要求见戈培尔,戈培尔夫妇带着孩子赶来,孩子们还天真地以为能得到希特勒的巧克力和糕点。
1945年4月30日,希特勒自杀身亡,次日凌晨,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布斯向苏军谈判有条件投降被拒,同时带来希特勒自杀的消息,震惊了苏联人,最终由朱可夫告诉斯大林,这标志着6年战争画上句号。
06
柏林战役的结束与后续
1945年5月2日,苏联士兵科瓦廖夫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屋顶。4月25号,美军科斯珀中尉和苏军士兵在莱克维茨村会师,几小时后在易北河断桥上,东西方军队的手握在一起。
5月1日凌晨,德军韦尔曼上校带着2000部下投降,苏联人递烟并告知战争结束。
许多人在柏林战役最后几天留下难忘经历,希特勒的秘书琼格女士曾想自杀,最终决定离开,她关于希特勒的回忆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的重要材料,其回忆录还被改编成经典电影。
至此,柏林战役落下帷幕,第三帝国走向末日,世界格局也因这场战争发生了深刻改变,人们带着复杂心情走向新生活,战争的伤痛与和平的珍贵成为历史的记忆,时刻提醒着后人。
历史涨知识希特勒柏林战役苏联
文本来源@历史调研室的视频内容
发布于:天津市鼎泽配资-配资买股票-广州配资网-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