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透过惠而浦(中国)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,以及家电业“爱马仕”之称的戴森产品策略调整,可以看到,一线市场上的众多中国家电厂商,还缺少一些理性与思考。不是被表象所误导,就是被热闹所影响,缺乏对于市场竞争和企业经营的清醒与反思。
孔余 撰稿
最近一段时间,中国家电市场上,惠而浦(中国)公司、戴森两家企业的动作,引发关注,甚至不乏质疑和批评。
对此,家电圈认为,两家企业的动作,对于中国市场上的所有家电企业来说,明确了一件事情:只有活下去,才能找到更好生存与发展的路径和方向。为了活下去,家电企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:想尽一切办法,赚到钱,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。
要里子的惠而浦中国
对于很多家电企业来说,多年来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情:为什么而发展,为什么而突破,为什么而努力!
苦战中国市场数十载的惠而浦(中国)公司,一度出现了高管参与并推动的公司经营利润造假的丑闻,却在新的大股东格兰仕入股之后,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和管理手段:优化竞争内卷的中国市场业务,全面转向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发展;凭借产品制造和研发优势,极致优化经营和管理成本,在短短半年就实现了净利润超过2亿元。
或许在不少人看来,惠而浦(中国)公司弱化在中国本土市场的自有品牌运营,转向海外市场的代工贴牌业务,这种调整是错误的,失败的。肯定会造成惠而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低迷,甚至被消费者遗忘。不过,对于所有家电企业来说,经营的第一要义是赚钱,让公司和团队可以更好地活下去,等待市场的周期切换和机会调整出现,才能更好地参与竞争。
近年来,一些家电企业,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品牌影响力、品牌认知度,在一线市场上进行“高举高打”,甚至进行一些砸钱、烧钱进行炒作和推广,拼低价、商业内卷及恶斗,结果却是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这种操作属于典型的“为了面子丢掉里子”,完全违背了企业经营的初心,只能加速企业走向经营的泥潭。
单从营收规模和经营利润等角度来看,惠而浦(中国)公司在中国家电产业,不算优秀,也不杰出。只是作为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代表,面对海尔、美的、格力、海信等巨头的争霸与争夺,面对一大批中小家电同行们的躺平与痛苦,惠而浦(中国)公司在大股东格兰仕的推动下,通过供应链、经营链路的整合与协同,快速找到了自己“活下去”的出路和机会。
这也再度提醒市场上众多的中小厂商们,面对家电市场的持续动荡与激烈洗牌,经营与发展的初心不能忘,那就是要让用户、客户,以及股东、团队获得利益和价值,而不是为了竞争选择烧钱,这绝对是错误的!
清醒的戴森
今年以来,吹风机市场上出现一轮新的商业对比现象:售价只有300多元的国产徕芬吹风机,单日销量突破5万台,从3000元降价至1999元的戴森新款吹风机,只卖出3千多台。
舆论普遍认为,被认为是家电爱马仕的戴森,彻底沦陷了,从高端市场的神坛跌落了。同时,国产平替的全面崛起,并凭借“技术+性价比”的优势实现了对戴森的市场围剿。
对此,家电圈想说,当前家电市场主流消费的变化与降级是不争的事实。特别是在经济动荡、市场下行的通道中,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多年后,出现了消费跳级,这给高端品牌在中国家电市场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压力。这也让一大批的平替家电品牌悄然崛起。
不只是在吹风机市场,包括清洁电器、空调、洗衣机、冰箱等大小家电领域,普遍存在这个现象。很多洋品牌或者高端品牌的市场出货下滑,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、推出性价比产品,从而主动拥抱用户。
但是,从商业竞争的角度看,拿300多的徕芬与降价后还卖1千多元的戴森对比,完全是不对等的。徕芬追求的是数量级增长,而戴森追求的是品牌价值与用户品位。可以说,徕芬抢不走戴森的用户,但是戴森却可以吸纳徕芬的高净值用户。
这正是品牌定位差异带来的企业市场经营策略和目标的差距。事实上,戴森在中国市场也在积极探索本土化策略,推出了1千多的吹风机产品,满足那些钟意戴森品牌和产品,但消费力又相对较弱的用户。除了戴森,今年以来包括索尼电视、松下家电等品牌,也都在选择经营变革,用质价比、性价比拥抱用户。
不可能要求戴森像徕芬一样,依靠出货数量来实现经营业绩的最大化,其必须要依靠用户的口碑、品牌的质感,以及产品的体验感,日积月累带来的品牌认知与信任。同样,徕芬的市场经营策略也没有错,在战略上对标戴森,在策略上以性价比和技术卖点为抓手,快速抢夺大量原本属于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,赢得吹风机新一轮消费年轻化和品牌化的商业红利。
徕芬与戴森的经营分化现象,也再次提醒市场上的所有中国家电企业,基于目标用户群体的差异化,定义品牌、产品和价格,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手段,而不是盲目去模仿、借鉴和跟进。
在家电这样一个成熟市场的竞争中,企业从来没有唯一的标准,只有各种商业的可能;从来也没有最好的方法,只有最适合企业自身的方法。
家电业的生存逻辑
无论是惠而浦(中国)公司为了活下去,主动跳出国内市场的疯狂内卷,基于自身的科技、产品、制造等优势,寻找中小企业在市场上活下去的机会。还是戴森面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,主动调整经营策略,在原本最便宜3000元左右的吹风机基础上,推出了1000多的新产品,迎合一批品牌忠诚度用户,也在谋求以性价比去迎合中国的品牌消费者们。
可以说,两家企业的动作,对于中国市场上的所有家电厂商,都给出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。
一是,对于中国家电产业来说,所有企业、商家不能再“一窝蜂”而上,更不能盲目的模仿、跟进,也不能一味的拼低价、恶斗式内卷。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己的活路和出路,那就是一定要保住里子,而不能只是追求面子。所以,头脑清醒、经营理智与发展稳定才是最重要的,即永远知道自己的能力与边界,永远清楚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用户,不折腾不乱搞。
二是,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,未来的出路和活路,从来不在别人的手上,而是在自己的心中和脚下。明确来说,在广阔的一线市场上,企业要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和目标市场并不困难,就是要专业与专注的深耕,绝对不能再想着全域市场的通吃,更别想着一口气成大胖子,必须要保证企业发展和市场经营的可持续。
三是,商业市场的抢夺,对于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,竞争是永恒的主题,变化是必经的考验,唯一的不变就是如何抓住市场和用户的竞争主动权。所以,企业的目标一定要清楚,手段一定要简单直观,而赢得用户的策略一定要多样化。简单来说,就是基于“人、货、场”三要素,快速卖货,勤进快销、保证品质并赢得口碑,以效率换效益,以效益赋能企业。
鼎泽配资-配资买股票-广州配资网-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